苑裡鎮本為道卡斯族(又稱平埔族)之棲息地。清領時期以前,即有「房裡社」、「苑裡社」、「貓盂社」、「日北社」等四社道卡斯族人群居。中溝尾(中溝地帶西端)一帶,地形平坦遼擴,「中溝鄭家聚落」在先祖經高人指點下就蓋建於其中。整個「中溝鄭家聚落」的建築格局,坐北朝南,從南方遠處靜觀之,北(後)靠山,南(前)臨溪;右有「鄭家老厝」、中有「東里家風」三合巨院、左有「鄭宅」日式古建築,東西連成一片超級大聚落,甚為壯觀。「東里家風」三合院,古厝外觀為三合院建築,是目前台灣少見又保存良好的紅磚瓦與交趾陶建築物,在政府輔導整修保護下,其依據中國傳統細緻紮實的建築工法,展現出精雕細琢的原始建築藝術風貌;以及庭院前的百年龍柏樹,搭配完整的三合院主體連結左右四棟護龍(廂房)之建築體,成為最有特色的民宿區,更吸引各電視台常駐於古厝內拍片取景;也是苑裡鎮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。
鄭基煬經常出現在電視上,他恐怕是接戲最多的臨時演員,劇組借他家拍戲、住他家、有事找他跑腿;為了讓出房子拍戲,他沒有像樣的空間可以吃飯、睡覺,三不五時還要睡睡汽車旅館──不是豪華Motel喔,而是睡車上;花甲之年,該是雲淡風清的年歲了,為什麼會在職場退休之後突然對拍戲如此熱衷?說穿了只是一個簡單的信念,就是要讓祖厝「東里家風」成為全台最有名氣的古厝。
苗栗苑裡鎮苑坑里是個平凡的小聚落,紅磚瓦屋依偎著青翠的水田,是典型的台灣鄉下景致,但這樣看來閒適的村落,卻曾因國際媒體遠道來訪引起大騷動,而當時鎂光燈的焦點就是鄭基煬,他首開先例成功地繁殖牛蛙,並外銷至美國肉品市場,當時鄭基煬的綽號叫做「牛蛙大王」。
「牛蛙大王」聯想的面容應是鄉土、不修邊幅,但鄭基煬卻是個相當斯文的人,當旁人介紹那段早被遺忘在40年前時空的光榮歷史時,他只掛著靦腆的笑容,點頭致意。
也或許要讓苑坑里再度出名,鄭基煬已經找到新的方法,往事不多提,但談到現在全心投入的事情,他可就眉飛色舞,介紹個沒完沒了──那就是拍戲了。
「東里家風」是鄭基煬的祖厝,從來此開墾的先祖起算到現在,鄭家己有八代,家族人數超過8500人,鄭基煬是第六代。
120年古厝,滿載著鄭基煬童年的回憶,直到家族分家後起了紛爭,串連護龍的過水廊被一道道石磚牆封起;明明是一家人,卻因意見不合永不往來,這是一段會讓鄭基煬傷心落淚的家族往事。
時光流轉、人事變遷,幾十年下來,住在祖厝裡的幾房親戚都已陸續搬離,在苗栗縣農漁牧業休閒觀光推展協會操刀下,「東里家風」成了民宿,一道道鄭氏家族的「柏林圍牆」跟著拆除,一切都不同了。
老厝以前是大戶人家生活的空間,現在變成了遊客停留休憩之處,週一至週五生意平淡時,則是熱門的戲劇拍攝地,最近流行的類戲劇、大愛台的連續劇都曾在此借景拍攝。
戲組進駐了老厝,也看中了旁邊的鄭基煬的家;鄭基煬的父親分家之後就在老厝旁蓋了這棟日式建築,與祖厝呈現截然不同的風格,劇組來敲門借景,從大廳借到空房間、還要更寬闊的房間、工作人員要過夜……就這樣,鄭基煬的生活空間全獻給了戲劇,缺人,他就充當臨時演員,缺道具,他趕緊幫忙想辦法,劇組沒帶走的東西,他也整理收藏好,以便往後其他戲劇派上用場;晚上他為工作人員煮宵夜,即使沒有地方睡也不敢走遠,怕臨時有事要找他幫忙,只好將就窩在車上過夜。
鄭基煬經常入鏡,從路人甲演到長工,還成了強暴女兒的禽獸;以前從沒想過會抱個陌生女子親熱,他害羞得不得了,導演只好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教他……現在談起這一段,他可是講得口沫橫飛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。
鄭氏子孫演戲演上癮,附近村民也有一樣的癮頭,他們常常三不五時就來晃晃,看人家拍戲有時也客串客串,寧靜的小村落,現在因為戲劇而變得熱鬧有趣。
鄭基煬有著精彩的人生,他的家族發展史,其實也充滿故事性;鄭氏先祖三兄弟到苑裡開墾時身無分文,他們為一位同為鄭姓的大地主耕地以求溫飽,鄭姓大地主無子嗣,見兄弟三人勤奮,決定將田產留給他們,三兄弟也因此由貧窮翻了身。
蓋新厝時,三兄弟並沒有忘記大恩人,在正廳對聯寫著「淵源遙接帶草流芳」,提醒後人不要忘了鄭氏大地主無私的贈予。
反映苑裡地區族群特色,鄭氏古厝採以客家、閩南混合建築,丁字形排列的紅磚舖滿牆面,採用了客家建築的簡樸,牆腳則以鵝卵石堆砌,顯露樸拙況味,交趾陶、日式花磁磚,成了平淡中的焦點,畫龍點睛又不致喧囂過了頭。可惜兩座交趾陶塑像已被挖走,偷兒猖獗,是承接古厝的子孫共同的痛。
「東里家風」四個字高懸於廳堂入口門楣上方,專家推斷應是來自論語里仁篇,子曰:「里仁為美、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」有奉行仁義、風行草偃之意,正廳大門上的「禮門」、「義路」題字,正好呼應這個說法。
鄭氏古厝整個區域為三合院形制,隨著一代代子孫開枝散葉,左右兩側各增加了2條及3條護龍,護龍加上綠籬,層層包圍,有護氣、聚氣之意,所在的位置是風水大師稱為龍吐珠,又有左青龍、右白虎護衛,從選地到建築,在在彰顯大地主的財力與氣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